因為出身於農家,其繪畫屬以農家所見題材居多,專擅水墨、水彩及篆刻。曾任全省美展評審委員,現任桃園縣美術教育學會理事長、新竹縣美術協會學術顧問。戴氏於一九五八年考上了台北師範藝術科後,才正式接觸藝術。而後於一九六四年再考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,於一九六八年畢業。進入師大就讀前,戴氏曾隨喻仲林大師修習兩年的花鳥工筆畫。於師大求學期間,受教於林玉山、張德文及吳詠香老師,仍以工筆沒骨為主要表現形式。戴氏自言其在師長和同學眼中,工筆和他好像是分不開的。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六年間,戴氏雖曾開過數次個展,卻因引不起太多迴響,而開始反省如何在學院洗禮下,跳脫老師或前人的影子,思考國畫花鳥畫這條路該走出一片新天地。此外戴氏也藉著翻閱歷代與近代的中國畫論及老莊哲學思想,企圖在文字中找到與自己心靈契合之處,以發揮中國文化的精華,尋得意境的表達方法,繪畫在這段期間成為戴氏嚴肅的研究課題,不若師大期間的被動學習。「造形」與「造境」是戴氏目前創作上的兩大課題。對於「造形」,他以「筆底下決出生活」與「尺幅上換去毛骨」為其最佳詮釋,並由此在心中衍生出大自然中的意境,企圖表達中國畫中最重要的「空靈」精神,亦即「虛實相生,無畫處才是妙境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