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
作 品 賞 析 | |
陶淵明(365-427),又名潛,字元亮,號五柳先生,尋陽柴桑(今江西九江附近)人,於安帝義熙元年(405)八月任彭澤縣令,在官八十餘日,十一月就辭官歸隱了。辭去縣令的直接原因,據《宋書》本傳記載:郡遣督郵至,縣吏白,應束帶見之。潛歎曰: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!即日解印綬去職。陶淵明徹底覺悟到世俗與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違背的,他不能改變本性以適應世俗,再加上對政局的失望,於是堅決地辭官隱居了。又,陶淵明一生愛菊,詩有「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」佳句。 此扇面作者以中鋒行筆線條繪人物側身坐像與竹籬,而以墨骨寫意筆法畫紅菊黃菊,簡單幾筆即描繪出重陽東籬意把酒之詩境。歲時廣記卷三十四引續晉陽秋有云:「陶潛性嗜酒,家貧不能常得。九月九日無酒,於宅籬畔菊叢中摘花盈把而坐,悵望久之。見白衣人至,乃江州太守王宏送酒,即便就酌,醉而後歸。」故杜子美有詩「複愁」如題識五言詩一首。(資料整理撰文/林麗真) 作者款識(落款簽名年款):乙丑冬寫杜詩 幹卿道長清拂 善深 作者鈐印(朱文白文):善深(朱文) 簽名位置:左上 釋文:每恨陶彭澤 無錢對菊花 而今 九日至 自覺酒須賒 |
關鍵字:花卉、人物、陶淵明 |
藝 術 家 小 傳 | |
廣東赤溪人。民國元年生(一九一二)。日本京都美術學校畢業。工畫,花烏、山水、人物,均有高深造詣,不僅運筆有致,即著墨賦色,亦氣韻天成。抗戰期中曾與高劍父、馮康侯組協社於澳門,勝利後,復與高劍父、陳樹人、趙少昂、關山月、黎萬民等組六人畫會於羊城。著有《楊善深畫集》。 |
|